|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专栏->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 |
| 发布时间:2015/7/13 16:57:59 浏览次数:2857 | |
柳琴戏,也叫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主要流行鲁南、苏北以及苏鲁豫皖交界的广大地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山东枣庄、临沂一带的流浪艺人,融合当地流传的肘鼓子、花鼓、四句腔等说唱艺术形式,并借鉴柳子戏、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地方曲艺形式。以柳叶琴为伴奏乐器,节奏明快,唱腔生动;表演程式灵活多变,演出剧目多取自生活,角色行当较为齐全;男声唱腔高亢,女声唱腔婉转柔美,尤以叠句、衬词、衬腔的演唱见长,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