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派山东快书的发源地是枣庄市薛城区,代表人物是高元钧。高派山东快书是曲艺门类中具有影响力的曲种,表演简单,一人多角色,一付竹板,一付钢板,走到哪里即可演出。
山东快书的渊源众说纷纭,据高元钧介绍:其一,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刘茂基,他根据流传在民间的武松的故事编成书段,逢集赶会时,以一种说“热闹”的方式演说故事;其二,清朝咸丰年间有位叫赵大桅的人,为生活所迫赶集卖艺,编一些顺口溜式的唱词来说唱武松的故事。后来,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他借鉴了“山东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一些艺术门类的元素。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傅永昌介绍:清道光六年,有落地举子36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胸中不平,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演唱,后作者之一的李长清的表侄傅汉章得《武松传》后,潜心研究,又进行加工,于道光十九年在曲阜林门会,正式“撂地”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