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况 党建专栏 活动开展 非遗专栏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网上展厅 视频影像 请您留言
· 山东快书进讲堂,非遗传承绽光芒
· 枣庄市群众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全网..
· 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
· 北京舞蹈学院到枣庄市文化馆参观交流
· 枣庄市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村..
· 盘扣雅韵绽讲堂 非遗薪火启新光
· 非遗大讲堂 | 解锁鲁班智慧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专栏->  

枣庄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薛城唢呐)

发布时间:2014/3/7 11:12:00  浏览次数:2580   

唢呐在明洪武年间随移民的迁徙传入山东薛城一带。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演奏。渐形成了以薛城、滕州、峄城为中心的 “平派”。据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刘勇先生考证,我们鲁南唢呐主要分为木杆和铜杆,薛城就是铜杆唢呐的发源地。“平派”所使用的主要是铜杆唢呐,又根据雅调(MI)、平调(RE)、凡调(SOL)、越调(LA)、五字调(DO)等五调子规定了相应的曲目,而形成了“平派”的特别风格。铜杆唢呐曲目主要有:《十样景》、《清河令》、《柳青娘》、《一江风》、《集贤宾》、《五六五》;独立使用铜杆的曲目有:《采茶歌》、《柳金子》。



 版权所有:枣庄市文化馆 电话:0632-8799717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与永兴路交叉口枣庄文化中心  鲁ICP备2021028179号-1技术支持: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