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非遗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师生赴市文化馆开展非遗研学活动
3月11日,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枣庄市文化馆开展以“探非遗之美,传文化之魂”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保护意识,同时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探索非遗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非遗体验与跨文化交融
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非遗展厅,深入了解了鲁班锁、木版年画、伏里土陶、阴平毛笔等枣庄特色非遗项目的历史与制作工艺。活动现场,外国语学院师生还结合语言专业特色,尝试用本专业特点为非遗项目撰写双语介绍,凸显了非遗文化通过语言桥梁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深化校馆合作,赋能文化传承
此次活动是校馆联合推动非遗保护与教育融合的又一举措。此前,枣庄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文学院等已多次与文化馆合作开展非遗研学,而本次外国语学院的加入,进一步拓展了非遗传承的多元化路径。
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传承的不易。“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应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让世界听见中国非遗的故事。”这一感悟与外国语学院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人才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过创新非遗教育形式,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为培养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枣庄市文化馆将继续深化与各大高校间的合作,推动非遗保护与研学的双向赋能,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