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况 党建专栏 活动开展 非遗专栏 艺术欣赏 网上培训 网上展厅 视频影像 请您留言
· 2024“龙跃齐鲁 乐享非遗”..
· “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
· 喜迎新春 欢乐贺年/非遗过大年..
· 近悦远来 枣城有戏 | 魅力非..
· 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 | 2..
· 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 | 2..
· 传统节日 | 二月二龙抬头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活动开展->  

开展群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

发布时间:2014/10/27 10:36:48  浏览次数:828   

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打造城市品牌的一种手段,群众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群众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引领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明确着社会的价值导向。只有搞好群众文化,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要普及好群众文化,发挥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内驱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任务。群众文化开展的怎样,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解放思想,树立精品意识,采取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开展群众文化,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文化。

      枣庄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7300年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枣庄是一个因煤而生的城市,具有100年的工业文明,枣庄的历是名片上写着“煤城”的名字。随着煤炭的枯竭,因煤而兴的城市将拿出什么样的城市名片向世人昭示?这也是枣庄市委市政府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台儿庄古城的重建,为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平台。枣庄市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品牌上做足了文章,利用运河古城等一些列城市文化品牌,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地位,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所谓城市品牌的建设就是要结合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审视市情,准确定位,挖掘城市积淀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凝结枣庄城市精神和个性的文化品牌,为建设幸福新枣庄而努力。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也是枣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强抓手和有力途径。认真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枣庄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树立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一个新的城市名片。2008年4月8日,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打造成为沿运独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考察论证,枣庄市委托同济大学进行规划设计。为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平,枣庄市通过举办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文化旅游界人士等来枣庄实地考察,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对规划不断进行完善。台儿庄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 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目前开放的台城旧志景区仅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台儿庄古城主要以国内高端品牌的酒吧、茶楼、客栈和运河沿线及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用“创态”的理念,丰富业态的主题文化内涵;在文化展示上,围绕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文化,规划建设运河奏折展馆、兰祺书寓等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博物馆,逐步将整个古城打造成为一本大百科全书;在景区运营管理上,叫响“天下第一庄”著名品牌,打造精品旅游品质,按照超5A级景区标准进行运营管理,在经营体制、商业特色、管理服务上,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一块瑰宝。 (二)是弘扬民俗文化,充分利用节日资源。传统文化中,民俗是最具民族性的文化遗产。在现代人追逐时尚、全球性文化趋向同化的时候,民俗的丰富多样和其中包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又重新为人们所认知,民俗回潮渐成时尚。枣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底蕴深厚,它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也要服务于群众,造福于群众。近年来,枣庄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发挥传统优势,注重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来丰富完善传统文化,使其具有时代气息,并依靠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充分展示枣庄民俗文化的精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沧浪渊庙会和四月初四的青檀庙会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政府充分利用这种传统庙会的形式,大力开展民俗活动,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多样化的民俗活动、多层面的交流活动、全方位的发动参与,进一步彰显了枣庄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参与中了解、喜爱、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品味。比如今年峄城区、山亭区都举办了民俗文化节,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参加,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在民俗节上得到了展示,这种久违的传统项目,不但吸引了孩子们,同时也唤起了老年人美好的回忆,达到了很好的宣传目的。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利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弘扬爱老尊老,在祭奠先辈的同时,唤起对家族对先人的认同,从而唤醒孩子们对先辈的敬意。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辐射力。光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打造城市品牌建立了很好地平台。以文化广场为场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广场文化。广场文化具有群众性、自发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吸引群众参与其中。枣庄“光明之夏”广场演出,最早出现于2000年,由市民自发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枣庄市进行积极的引导、协调和扶持。每年的夏天,光明广场都会定期举办消夏文艺晚会,有戏曲专场、音乐专场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枣庄市光明广场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激情广场大家唱如星火燎原,迅速成长。广场文化广场还带动了街舞、秧歌、交谊舞、健身操、溜冰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了广场文化的蓬勃开展。来自光明广场的老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等都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成为枣庄群众文化的一个品牌。实施“群众文化培训工程”,开展群众文化培训成果展示。枣庄市艺术馆定期对各区市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培育文化培训品牌,以点带面,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升。组织开展春节游艺展演、元宵灯会、青年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等,传统戏曲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吸引了群众的参与,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二、枣庄市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设想

      (一)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规范运作。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组织文化指导员赴社区、村镇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同时,根据群众需求,组建不同专业、多种层次的群众文艺队伍,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对由社会团体组织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要积极加强引导和管理。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方资源,设立群众文化活动专业网站,强化“组织、指导、展示、培训、服务”五大功能,提供一个登记、发布、交流、沟通、互动、监督、检查的基础平台。

      (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建议兴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馆、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工程,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和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力度。建议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在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设施与周边农村、社区共享机制,文化设施与活动场所定期定点对群众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求知求美、娱乐休闲、保健强体的各种需求。

      (三)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品质。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和谐的价值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努力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构建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强调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在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深刻内涵、目标措施,倡导和树立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信念,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形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强化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

      (四)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深化“幸福新枣庄”学习实践。把培育和实践城市文化品牌精神作为和谐社会理念在枣庄落地生根发芽。在城市、农村及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城市品牌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市民论坛、展示城市精神新成果等活动,增加共识,凝聚民心,使“幸福新枣庄”的人文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追求。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文化品牌的确立靠的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的支撑。文化品牌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文化品牌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王淑萍

 版权所有:枣庄市文化馆 电话:0632-5123370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17号  鲁ICP备2021028179号-1技术支持:前沿科技